性,就是先天的明心见性的性,也就是庄子讲的那个“与天 地同根,万物一体”。可是在我们身上它在哪里呢?就在祖 窍里,“方是本来真性”。
我们的生命,“元神为君”,元神是老板是皇帝、总统、 主宰。“安一点于窍内,来去总不出门”,它就在我们身体祖 窍里,但是它同天地同宇宙相通的,尽管通电来来去去,可 是它没有离开过我们身体,没有离开过祖窍。所以他解释 《参同契》原文两句话,“岂非性主处内,立置鄞鄂乎”,就 是这个道理,他解释得很明白。
现在我们晓得,道家讲有一个祖窍,佛家显教没有这些 玩意,西藏的密教有没有提到这个呢?有提到,这个名称叫 “生法宫”,在海底,是印度来的,也是印度一切瑜珈术各派 同佛家共修的。譬如中国的道家把肚脐下面看得牢牢的,就 叫做守下丹田,有没有理由呢?也有理由。在藏密里头,丹 田这一部分是脐轮,密宗是不肯讲的,认为是不传之密,不 像我这样说出来。其实我认为这些都是渣子,真东西还不是 这些,所以我不在乎。一般学密的人认为那个是宝贝,千古 不传,密宗还有一个代名辞叫“化轮”,化生归一。老实讲, 所谓化轮,我们欲界中的人,都是从下部化生出来,所以精 虫卵脏都在这里。
脉轮似电缆
这个所谓脉轮就像电缆,我们身体上电缆很多,包括神 经系统从脐轮上来,就是密宗说的心轮,心轮又叫法轮,也 有好多脉,道家叫这个为“绛宫”,当然是红色的宫殿,里
| 181
头有神。所以中国、外国这一套东西都差不多,各有各的名 堂,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心得。
再上来到喉轮,密宗叫“受用轮”,中国道家在这个地 方叫“十二重楼”,这里的软骨头十二节,我们饮食由这里 咽下去。喉轮这个地方,道家叫“生死玄关”。密宗说这一 部分的脉轮如果打开了,就不会有妄念。所以这一部分脉轮 没有打开之前,如说自己没有妄念那是骗人的,也骗了自 己。实际上这里有两个管子,一边是气管,一边是食管。那 个气管一个指头抵住就会死;食管割断了死不掉的。京戏中 拔剑自刎是刎气管,气管一断就完了,食管砍了半个钟头也 死不掉,缝得起来的。所以这个地方道家认为很重要,这个 地方没有打通,说了了生死是不可能的!
头顶的顶轮,密宗叫做“大乐轮”,这一部分密宗比较 讲得清楚,你看名字就懂。所以人要得大乐,是气脉全打通 了,尤其顶轮气脉打通,人整天都在乐中。凡夫的快感都在 下部,欲界众生的阴阳交媾,男女交往的一点快感,那很粗 糙。顶轮脉打通以后,日夜在快乐中。所以佛家讲禅定,有 离生喜乐、定生喜乐。如果顶轮气脉没有打通,是不可能得 乐的!我们说这个乐,是有无比的快感,快感到了头发尖上 去了。如果人到了这个乐境,世界一切的快乐都不在^^下, 都很低层,看都不要看。
祖费在哪里
讲了半天,祖窍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介绍了那么多都是 窍,窍就是有个孔有个洞,这个洞在哪里?譬如很多道家, 你叩了头拜了门,还六耳不同传,密宗认为祖窍是眉间轮这 个地方。老实讲,还不在这里,不过差不多的部位了。所以 中国人有守这里的,也有守两个乳房中间的,守肚脐、守海 底、守背上两个腰子命门、守夹脊的,好多派!我这样讲你 们都欠我,因为我每一次求法都要花很多钱才得这个口诀, 不但花钱又叩了很多头,至少你们都欠我很多头。
每一家每一派都认为这个祖窍在眉间这里,我常常告诉 你们守不得,年纪大血压高不要守上窍,女性不要守下丹 田,守了都会出毛病。男女守中丹田没有关系。道家画两个 连环圈中间一点,这个是中宫,不是绛宫。大部分守中宫 的,出毛病的很少,百分之九十都对,中宫保养胃,肠胃好 了绝对没有错。但是祖窍就在这里吗?不是。这个原始的元 性祖窍究竟在哪里?有时候在心,有时候在脑。
所以我常说可以在大学里,把我们东方文化,包括印 度、埃及的,专门成立一个生命研究所,研究如何控制生 命。譬如前年有一个美国朋友,天天到我这里来练身体,一 身都是病,又有癌症,西药吃得很多。我给他吃些中药,开 始还很有效,慢慢吃惯了也没有效了。我说,你呀要病好, 要跟太太分房,完全停止淫欲关系半年,好好吃药。他说, 那我不是变成植物人了吗!但植物有情感没有冲动。
植物人是上了氧气,没有脑死,可是人等于死了,主要 是脑的记忆、思想活动都没有了。这个里头值得研究了,现 在科学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方。真的入定不叫做植物人,真得 定那一下,人就变成跟天地通,这是顶天立地。所以修定那 个境界要气住脉停,就把前后脑的气脉充满了,充满了怎么 样?念头不能动。念头乱动时气不能住,因此佛家道家要修 到止息,真做到止息,做到了气住脉停,你命功就有把握 了。今天我都讲得很白,道理方法都在内了。如果你要我迷 惑你,传个方法守这里守那里,乱七八糟到处都可以守,我 坦白告诉你,那手指头也可以守。
所以这个祖窍,可以说“祖窍无窍”,这是我个人经验。 我当年在西藏修密宗,他们说往生一定要从头顶上走,我说 那太笨,那是修道学佛不到家的人才会这样说。有本事的从 哪里走都可以往生嘛,真的!十万八千个毛孔,哪一条路不 跟宇宙相通?所以任何一点都是祖窍。这个祖窍不可守,你 要打坐守一个祖窍,你就糟了!尤其身体,你把思想注意在 那一部分,气血跟着思想就向那一部分集中,这一部分就自 然有特别的感受。这个特别的感受,一般人没有智慧,都认 为这个有效果呀!这个气脉动了!你注意力天天集中手背, 这个手背就会变胖一点,因为你注意力在那里,气血就向那 里集中,这不是道。以佛家的话来说,叫做系心一缘,把自 己杂乱的思想,用某一个焦点把它统一起来。但统一以后仍 要做工夫,不能老停在统一。当你不守窍时,气脉自然会 通,这个就要参考丘长春的《青天歌》了。
丘长春的《青天歌》
下载
《青天歌》讲得很清楚一“青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 天遮万象”,修道最后是这样,自己把身心放下全空了,反 正这个青天一片云都没有,一个杂念也没有。“万象森罗镇 百邪,光明不显邪魔旺”,好的天气,天上一片云都没有,
森罗万象都在这个天地笼罩之中,等于一个大的镜子照一切 1 东西。假使我们这里一个大镜子照全堂的人,每人影子都在 i:部 里面,镜子只是反映现象,这样叫做青天,叫做无念,叫做哽 清净。万象森罗就镇百邪,看不清楚就是邪魔,有阴暗就不 行,光明不显就邪魔旺。“我初开廓天地清,万户千门歌太 平”,所有气脉自然都打开了,只要一动念要守窍就不对了。 “有时一片黑云起,九窍百骸俱不宁”,有念就有动,有念有 动你还在里头运功,把下面海底连大便的气都向上冲了,又 转来转去,那头脑能不昏吗?所以每个修道出来的头脑都越 来越昏,大小便的浊气上来,叫做大小便中毒,这个浊气不 能引上去的。“是以长教慧风烈”,所以要修到智慧。下面我 都不需要讲了,大家自己研究一下就通了。
丘长春是元朝道家北派的祖师爷,《七真传》里最小的 一个徒弟,后来成为创宗立派的祖师。民国初年的同善社, 一直演变到现在所谓的一贯道等各种什么教,都是丘派门下 衍化出来的。丘长春最有名的《青天歌》,道书里面有,同 学说找不到,后来一个机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找到了,还是 那位朱同学的功劳。“青天莫起浮云障”,第一句话就是祖窍 所属的,心中一念都没有,一片青天一样。密宗叫你观中脉 蓝天,就是这个青天的蓝。我很怀疑,到底密宗是道家传过 去的,还是道家是从密宗传过来的?这个学术的根源很难 判断。
认清主与臣
现在我们回转来继续看注解,“精气为臣,严立堤防, 前后左右,遏绝奸邪”,他说我们一点灵明不动,就一念清 净。祖窍在哪里?不在内外,不在中间,不在任何一个部 位,而无所不在,就在这个身体里。这个时候自然你就清楚 祖窍了。真到这样,依佛家来讲是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时, 后天生命中的精气自己在成长,老也没有关系,只要这一口 气不断,仍会成长,比年轻时慢,要耐心去修。老头子、老 太婆们照样可以把握,就是要静,要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所以这个一点祖窍灵明,一灵不昧,要静要定。为什么要打 坐?因为静定久了,精气就会生长,生生不息。
有些人修到气脉动了,身体也跟它摇起来,非要动不 可,这已经走岔了,所以冲关通窍,气脉发动时不要理,就 是“精气为臣”的道理。你一念灵明不能做主,反而让你的 脉做了主,君不成君,跟着臣在转;在禅宗来讲,你不能做 主,跟着宾在转,因为这个生命精气神是宾;依佛家来讲, 你是跟五阴里的受阴在转,一般修道的都跟着感觉跑,不能 了解“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所以 这个时候要注意,尽量让一点灵明做主,“青天莫起浮云 障”,身上气机精气就发动了。因为“精气为臣”,要听你的 指挥,你不要跟着它跑。
“严立堤防”,精气一发动,精神旺盛起来,我们世俗的 欲念就来了,想跑去玩玩;实在不玩的,像我们吧,这个时 候会多看一点书,还是把它消耗掉了。这还是不对,所以要 “严立堤防”,像赚钱一样,越赚越多。“前后左右,遏绝奸 邪”,像是一个真命天子在上,前后左右小人奸臣等很多, 但什么意见都不采纳,自己很明白,一心做主。
所以《参同契》的原文“岂非情主处外”,“情”就是精 发动,气脉就是情动,这是外面,不要跟着气脉跑。“筑为 城郭乎”,自己心境一念灵明,这个是主宰,不要管那个气 脉。越不管它,气脉发动越快,通得越快。一般人气脉发动 就跟着感受跑,所以气脉永远通不了。我几十年看得多了, 修道家学佛的有些人临老还是摇。我曾讲过,当年在四川自 流井,一个八十的老先生,大家都说他有道,可是他坐起来 那个头就摇。后来我问他,老先生你这个修的是什么工夫 啊?他说,我现在等于你们讲的走火人魔,还找不到明师, 这一关过不了。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他是跟着受阴转,这一 节通不过身体就成这样。他的思想感觉,把自己捆得太牢, 就不能做主了,气脉反而变成毛病。所以要“青天莫起浮云 障”,这个气脉是浮云一样,你不要管它,自然就通了。
不动不摇
“堤防既固,主人优游于密室之中”,一念灵明不昧,佛 家叫正觉之性。密室并不是身体里有个秘密之处,因为不是 固定的部位,所以叫做密室。《易经》上孔子讲,“放之则弥 于六合,收之则退藏于密”,如果有个密室,一定会找得到, 真的密是无所不在,就在你那里,可是你就是找不到,这就 是密室的意思。
“不动不摇”,如果气脉动了,不要跟着感觉?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